钢丸生产的关键工艺有哪些
钢丸生产的工艺具体是怎样的,让钢丸厂家的小编带大家共同了解一下。
一、原料选择与预处理
原料选择
核心要求:采用高品质碳素钢(如共析或过共析钢)或合金钢,确保化学成分稳定(如碳含量0.70%~1.20%)、杂质含量低(硫、磷≤0.05%)。
特殊材质:不锈钢钢丸需选用304、316等牌号,兼顾耐腐蚀性与硬度需求。
废料利用:部分企业通过回收不锈钢废料熔炼再生,降低成本的同时需严格检测成分均匀性。
预处理
表面清洁:去除原料表面氧化物、油污,防止熔炼时引入杂质。
热处理:对原料进行预热或退火,消除内应力,提升可塑性。
二、成丸工艺
离心法(主流工艺)
原理:将熔融钢水通过高速旋转的离心盘甩入水中,利用表面张力形成球形丸体,同时完成一次淬火(急冷硬化)。
关键设备:离心造粒机(含底漏式限流浇杯、旋转造粒杯、高压供油系统)。
参数控制:
转速:马达转速影响丸粒粒径(转速越高,丸粒越细)。
钢水温度:需准确控制以避免丸体开裂或粒径不均。
喷射法(补充工艺)
水喷法:高压水流垂直喷射金属流,破碎成液滴后冷却成丸,成本低但颗粒形状不规则。
气喷法:用惰性气体破碎金属流,颗粒圆润、流动性好,适合高精度需求。
三、热处理工艺
一次淬火
目的:通过急冷使钢丸表面硬化,形成粗大马氏体组织,提升初始硬度。
问题:原始组织脆性大,需进一步处理。
二次淬火与回火(核心工艺)
二次淬火:将钢丸加热至900℃左右熔融状态,迅速水冷,细化晶粒、弥合表面微裂纹,提升韧性。
回火:在400-650℃下保温一定时间,消除内应力,调整硬度与韧性平衡(如HRC40-50常规硬度,强化后可达HRC57-62)。
设备:连续淬火炉、回火炉,需准确控制温度与时间。